| 
					 
					 
					一切都是当然的
					 
					缘
					2008/01/18
					 
					
					
					    作者:星云大师 
     
      以火止火,扬汤止沸都不是当然的行为, 
    慈悲喜舍才是人世间最“当然的”修行, 
    最宝贵的财富。 
     
      多年前,一家杂志社向我索借三百万元, 
    我无法应付,便撰文毁谤我,弟子们气愤填膺, 
    有些人主张笔伐声讨,有些人建议诉诸法庭, 
    当时我在台北弘法,因此就近于普门寺集合住众, 
    对大家说:“别人对我们的礼遇尊重,不是当然的, 
    所以我们应该涌泉以报; 
    当我们受到伤害打击时,则应该认为这是当然的, 
    因为父母生养我,师长教育我,社会成就我, 
    国家保护我,平时我们就拥有这么多好因缘, 
    相对而言,一些突如其来的挫折逆境, 
    正可以考验我们的气度,可以丰富我们的内涵。 
    因为无聊的伤害破坏,是打倒不了一个人的, 
    做一个真正的人,要禁得起四面吹来的八风, 
    将一切的横逆都视为是当然的……。” 
     
    一席话下来,总算平息了大家的怒气,也趁此机会, 
    随缘上了一堂“宗门思想”课程, 
    只是有谁知道从非当然到当然, 
    我是经过了多少的修证历程, 
    才有这么坚固的信念与体悟。 
     
      我十二岁那年就在栖霞山寺出家了, 
    在常住里是年纪最小的一个清众,脸皮又很薄, 
    刚开始时,上课听不懂,下课也不好意思问。 
    既不可以外出,又不能和他人来往,家书写好了, 
    没有钱买邮票,好不容易熬到学期结束,学院放假, 
    眼看同学们提着行李回家, 
    我也跟着他们到大雄宝殿向佛陀告假, 
    正要踏出殿门时,家师志开上人把我喝住, 
    骂道:“站住!回什么家!” 
    我只得忍住稚子乍离家园,对家乡的孺慕之情, 
    禁足闭关。 
     
    有时心里好苦,可是再想想:没有人要我出家, 
    是我自己愿意的,所以也就视为“当然”地接受下来。 
    既是当然的,为什么要感觉苦呢? 
     
      从栖霞律学院结业以后,我又到焦山、金山、 
    天宁等名山古刹参学,当时的教育不但是专制封闭, 
    可说是无情无理。常常把地扫好了,老师不满意, 
    就要重扫;再检查,看到几片落叶掉下来,“不行!” 
    又得再扫一遍。 
     
    饭吃饱了,纠察师过来,命你再去吃一碗, 
    你就得撑着肚子吞下去,否则,一个耳光随即打下来, 
    完全没有人情可讲。 
    同学说某人故意找我麻烦,我却觉得这就是教育, 
    老师肯教,自己才有机会成长; 
    能成长,才有未来。 
    所以对于一切的棒喝,乃至冤屈, 
    我都“想当然耳”地全盘接受。 
    顺逆境遇皆能当然接受, 
    天地间的光暗就都不一样了。 
     
      十五岁受戒时,更是备受诸苦,一到了戒场, 
    戒师先找戒子问话审核。 
    第一个戒师问我:“是谁要你来受戒的?” 
     
      “是老师要我来的。” 
     
      “难道老师不叫你来受戒,你就不来了吗?” 
    说罢,一连串的杨柳枝如雨点般落在头上。 
     
      到了第二个戒师那里,他又问同样的问题, 
    因为有了第一次的经验,于是答道: 
      “是我自己要来的。” 
     
      没想到“拍!拍!拍……”, 
    脑门上又是一阵痛楚, 
    “可恶呐!老师没叫你来,你竟然胆敢自己跑来!” 
     
      第三个戒师还是问先前的问题,这回经验丰富, 
    所以必恭必敬地回答道: 
      “是我自己发心来,师父也叫我来的。” 
     
    自以为这个答案应该很圆满, 
    结果,“你这么滑头!” 
    当然接着少不了一顿狠打。 
     
      顶着一脑子的乱冒金星, 
    来到最后一位戒师的位子前面, 
    我没等他问话,直接将头子伸了过去,说道: 
    “老师慈悲,你要打,就打吧!” 
     
      受戒期间,跪听开示、打骂杖责, 
    是“当然的”训练,甚至连如厕也受到限制。 
    一个人忍耐不了,中途溜走, 
    也有些人一面抱怨发牢骚,一面受完戒期。 
    而我认为这些都是老师的大慈大悲, 
    所以带着感恩的心情, 
    “想当然耳”地度过了五十二个难忘的日子。 
     
      十九岁那年,我到焦山佛学院念书。 
    记得有一位教授曾有意推荐我进国立教育学院读书, 
    我兴高采烈地向家师禀告,却遭来一顿责骂: 
     
      “混蛋!佛教教育都没有读好, 
    还要到外面去受什么社会教育!” 
     
      后来,虽然家师送另一名师弟去该校念书, 
    但是我心里一点也没有不平之感, 
    只觉得“这是当然的”! 
     
    过了几年以后,师弟离开了佛教, 
    我这才深深地体会到家师对我的殷切期望, 
    因此更将学习中的一切磨练都视为是“当然的”过程。 
    有“当然”的感受,是多么的美妙啊! 
     
      那时,焦山佛学院的院长是雪烦和尚。 
    在校期间,他从来没有和我讲过一句话, 
    看到我时,也总是两只眼睛炯炯如炬地朝着我看, 
    有人说:他老是在瞪我,我却觉得他不是恶意的, 
    即使如此,我也认为这是“当然的”。 
     
    在学习阶段,自己一无所知, 
    有什么资格要求师长对我们好呢? 
    或许因为我对他恭敬一如, 
    后来他说:这么多学生当中,他最欣赏的就是我。 
    我自觉一无长才,在受宠若惊之余,细细回想往事, 
    很庆幸自己在一开始时, 
    就能“想当然耳”地在无情无理的教育中茁壮成长。 
     
      十余年后,我邀真华法师为《觉世》撰稿 
    〈参学琐谈〉,文中对于参学的道场表示很多不满的 
    意见,其实这些人、事、地,我也统统经历过, 
    只是那时都觉得“这是当然的”,所以未曾觉得不好, 
    也让我在觉得“当然”中感到没有什么不平, 
    因那些是教育啊! 
     
      十年的参学生涯瞬间即过, 
    后来,我也从事教书工作,由大陆来到台湾, 
    从小学校长到佛教讲习会的教务主任, 
    从佛教学院教师到大专院校教授, 
    从讲授佛学到教导国文,从教人唱诵到指导写作……, 
    其中我一次又一次地在学生的顽强中熬炼自己的耐性 
    与慈悲,“想当然耳”地调适自己的教学方式与 
    授课心态,以求契理契机,如今可说是驾轻就熟。 
     
    曾有人问我多年来的执教心得, 
    我觉得学生固然应该接受,老师也必须改进, 
    彼此都要从容忍受教中教学相长, 
    如果能从最初的不以为然, 
    到最后的“一切想当然耳”, 
    这就是一种进步,就是一种成功了。 
     
      深感凡事如果都自认有理者,就不易成长。 
    在过去,有老师耳提面命地教我, 
    如今弟子、信徒有时也会不吝“指教”, 
    对于这些,我都“想当然耳”地承受“教诲”, 
    因为“吾爱尊严,但吾更爱真理”, 
    在真理的面前,没有长幼之序,也没有尊卑之分。 
     
      直到现在,我还是一直以“一切都是当然的” 
    来自我勉励,教育徒众。 
    弟子中曾有人问我:“您教我们要‘想当然耳’地 
    服膺真理,什么是真理呢?是现代的知识科技? 
    是经典里的十二分教?” 
     
    我觉得这些都是,但也都不是,因为真理不假外求, 
    在自性中本自具足,最重要的是必须懂得尊重与包容, 
    否则即使是读遍千经万论,学富五车, 
    也不过是穷人数他宝,自欺欺人,一旦境界来临, 
    还是照样被五欲尘劳所障碍迷惑, 
    有时甚至铸成大错,还不自知。 
    一切“当然”,那就能心境一如,物我两忘。 
     
      童年时,家境十分贫困, 
    我的几位舅舅虽比较富裕,但也没有心力相助, 
    我一直觉得这是“当然的”。 
    后来我到人文荟萃的焦山念书, 
    他们几次托我代买字画,然而却未曾给钱, 
    我那时一贫如洗,但还是节衣缩食, 
    将佛事钱一点一滴储存起来,依言代购。 
    尽管后来母亲知道了,为我心疼不已, 
    我还是认为给人方便、给人利用都是“当然的”。 
     
      别离乡里四十载后,我才得以与家人取得联络。 
    亲戚们这时都来函要我寄美金给他们建房子, 
    接着,又多少次向我索取电器用品, 
    母亲获悉后,要我不必烦心, 
    而我始终认为给人是表示自己富有,乃“当然”之事。 
    所以,每次回大陆,我不但购物送给至亲好友, 
    即使与自己稍有关系的老师、同参、学生、乡人, 
    我都一一资助馈赠。 
     
      出家学佛,一心志在度众利生, 
    没想到穿上袈裟事更多,从焦山佛学院离开以后, 
    我投入杏坛,却无端被共产党指为国特, 
    被国民党说成匪谍,时时来校搜查问话, 
    有一次还莫名其妙地捉去坐牢,差一点儿命丧刑场。 
     
    一九四九年来到台湾,旋即又遭监禁达二十三日之久, 
    虽然劫后余生,大难不死,却仍被列入黑名单, 
    先是说我在夜里偷听大陆广播,后来又说我私藏枪械, 
    三天两头前来盘问临检,简直不胜其扰, 
    其实我那时贫无立锥之地, 
    不要说买不起一台收音机和枪械, 
    就是连一支木棍也没有能力拥有。 
    尽管如此,我觉得那时生逢乱世, 
    这些委屈冤枉都是“当然的”, 
    因此一直都能心平气和地接受调查。 
    唯有心中祈愿:让这些不公不平的乱世早日过去。 
    我觉得这也是我“当然”的意愿。 
     
      一九八一年,在两岸关系还未明朗化之前, 
    我在日本太平洋大饭店, 
    与睽违四十年的老母初次相见, 
    种种的思绪离情在一刹那间全都涌上心头, 
    我突然感受到世间上人与人, 
    乃至国与国之间的恩恩怨怨、好好坏坏, 
    都不是对立的, 
    而是大家的共业所成。 
     
    如果要使世界获得永久的和平安乐, 
    必须要在互相平等的原则下,包容异己,才能达成, 
    甚至国家想要做到真正的民主自由, 
    也应该是在国人彼此尊重的前题下, 
    情理兼顾,方可竟功。 
     
      时局所造成的悲欢离合固然无奈, 
    看尽世间的人情冷暖更足以勘破一切。 
     
    初来台时,衣衫褴褛,饥不饱腹,既无人留单, 
    也无人赏识。纵使别人给我诸多不便,让我难堪至极, 
    但我都视为是“当然的”,因为他们与我非亲非故, 
    没有理由照顾我,所以我向来没有记恨在心。 
    一念“当然”,增功进德, 
    其实这也是生活中的修行。 
     
      一九五二年,中国佛教会在台湾复会, 
    首次举行选举,那时我二十六岁,当选常务理事, 
    因为我认为自己年轻,不够资格,当选不算“当然”, 
    所以我毅然决然辞退,想不到得罪了此中的派系, 
    后来我一直不很顺利。 
     
      一九六五年,世界佛教社会服务会议在越南举行, 
    我忝列为受邀开会者之一, 
    随即又接到中国佛教会召开出国会议的通知, 
    我千里迢迢坐夜车从高雄赶至台北, 
    某老法师见到我,竟然说: 
    “如果你去,我就不去。” 
    我只好回答:“老法师,当然是您去。” 
     
      当我转身走出议场时, 
    立法委员莫淡云先生冲出门外, 
    问我:“你就这样回去吗?” 
     
      我回答:“其实,这是‘当然的’。” 
    言罢,我立即赶回南部。 
    抵达高雄时,已是万家灯火,夜阑人静的时候。 
     
      “当然”!“当然”!当然要有力量承当! 
     
      一九七八年,第十二届世界佛教徒友谊会在东京 
    召开时,中华民国刚退出联合国, 
    大陆方面又施加压力,日本遂打算取消中华民国代表团 
    的与会资格,中国佛教会向来排除我代表出席的机会, 
    此次却推举我率团向日本佛教会抗议。 
     
    记得当时的团员有净心、圣印法师及翁茄?#123;居士等人, 
    慈惠则陪同负责翻译。 
    一番谈话之后,日本佛教会的朋友终于接受我的意见, 
    仍请中国佛教会代表出席。 
    我欢欢喜喜,不辱使命回到台北, 
    不意中国佛教会已推选另外一些法师出席开会, 
    对于我们的辛劳,却一概不谈。 
     
    记得那时圣印法师在电话上,气愤地说道: 
    “我们在前方艰苦奋战,他们却在后方坐享其成!” 
    我安慰他说:“出国开会其实很辛苦,不去最好……。” 
     
      一九八○年,第十三届世界佛教徒友谊会会员大会 
    在泰国清迈举行,法国代表禅定法师建议世界佛教徒 
    友谊会世界总会,邀我以贵宾身分出席, 
    但我申请出国时, 
    因为中国佛教会净良法师将公文搁置下来, 
    没有转报内政部,故而胎死腹中,又没有去成。 
     
      类似这些吃闷亏的例子可说是不一而足, 
    我全都视为是“当然的”逆增上缘, 
    而其他弘法时所遭遇的挫折艰难更是不胜枚举, 
    我也都觉得是“当然的”娑婆实相, 
    所以我不会因此就愤世嫉俗,怨天尤人, 
    反而以此为鉴,广结善缘,开创先机。 
     
    如今,世界佛教徒友谊会不但曾先后在美国西来寺 
    及台湾佛光山召开第十六届及第十八届会员大会, 
    而且还公推我为荣誉会长。 
     
    近年来,国际佛光会五大洲的佛光事业也在因缘具足下, 
    “当然”地成就起来。 
    所以,将一切视为是“当然的”,并不是畏事退缩, 
    而是必须先认同这个世间,了解整个环境以后, 
    从直下承担、自我改造做起,只要能坚此百忍, 
    力争上游,必定可以超越凡尘,得其所哉! 
     
      徒众常问我:“那个人这么坏, 
    您为什么还要帮他呢?” 
    因为我向来觉得宽以待己,严以待人不是当然的, 
    忠厚恕道才是当然的, 
    只要这个人对别人能有一点点好,即使于我薄情寡义, 
    我还是想成就他。 
     
    我记得小时候,有一个名叫解仁保的邻居, 
    曾经陷害家父入狱,后来一度失业,生活潦倒, 
    母亲竟然不记前嫌,劝我乞求恩师为他觅职, 
    我当时心中很不以为然,但基于母命难违, 
    还是遵照行事。 
     
    台湾光复胜利,蒋公以德报怨, 
    使日本人免于亡国灭种之苦,我才渐渐感到以火止火, 
    扬汤止沸都不是当然的行为, 
    慈悲喜舍才是人世间最“当然的”修行, 
    最宝贵的财富。 
     
      古训有云: 
    “姁之妪之,春夏所以生育也; 
    霜之雪之,秋冬所以成熟也。” 
     
    在人海沉浮里,受苦受难、委屈冤枉都是“当然的”, 
    唯有坚持信念,我们才可以随遇而安、随缘生活、 
    随喜而作、随心而住,为自己找出通路; 
    在这个世间上,给人欢喜, 
    给人信心也都是“当然的”,只有抱定这种决心, 
    我们才能够不计得失,无视荣辱,尽其在我, 
    为所当为,一切皆“当然”耳。 
     
     
					
					 
					 
				 |